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栽圳李时珍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嘉靖的帝二代:我大明天下无敌啊朱栽圳李时珍后续+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俺叫刘可乐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还有另外一件事。官员们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。将领们也没闲着,忙着兼并军户的屯田。军户丢了田,就只能做将领们的家奴。将领们对他们非打即骂。军户又是代代相传的。为了不永生永世做奴隶,军户们只能逃亡。二十年前,杨廷和老首辅曾做过一个统计。天下军户百万,逃亡了至少一半儿!打起仗来,军队的人数对不上,将领们是要受处罚的。于是一有战事,将领们就忍痛割肉,掏银子雇老百姓充人数。老百姓拿钱办事,怎么可能拼命?卫所军的战力可想而知得弱到什么程度。打起来我就跑,敌人追我继续跑,已经成了卫所军打仗的常态。于是乎,浙直出现了十几万卫所军打不过几十个倭寇的咄咄怪事。朱栽圳对黄锦讲述完这一切,胡宗宪赞叹道:“王爷一针见血!就是这样。实话说,我手下那八万浙江卫所军...
《嘉靖的帝二代:我大明天下无敌啊朱栽圳李时珍后续+全文》精彩片段
还有另外一件事。官员们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。将领们也没闲着,忙着兼并军户的屯田。
军户丢了田,就只能做将领们的家奴。将领们对他们非打即骂。军户又是代代相传的。为了不永生永世做奴隶,军户们只能逃亡。
二十年前,杨廷和老首辅曾做过一个统计。天下军户百万,逃亡了至少一半儿!
打起仗来,军队的人数对不上,将领们是要受处罚的。于是一有战事,将领们就忍痛割肉,掏银子雇老百姓充人数。
老百姓拿钱办事,怎么可能拼命?
卫所军的战力可想而知得弱到什么程度。
打起来我就跑,敌人追我继续跑,已经成了卫所军打仗的常态。
于是乎,浙直出现了十几万卫所军打不过几十个倭寇的咄咄怪事。
朱栽圳对黄锦讲述完这一切,胡宗宪赞叹道:“王爷一针见血!就是这样。实话说,我手下那八万浙江卫所军,也全都是废物。”
黄锦道:“听王爷这么一说。我现在倒不担心你打赌会输给赵贞吉了。我担心另一件事,浙、直两省的军队都是废物,那您以后的仗还怎么打?不是必败无疑嘛?”
朱栽圳道:“我已经跟胡部堂商量过了。要想安定东南,只有一个办法——编练新军!”
黄锦惊讶:“编练新军?万万使不得!这是犯忌讳的!让徐阶、高拱那群人知道,恐怕会参您有不轨之心!”
朱栽圳拿出了嘉靖帝临行前给他的圣旨:“黄公公请看,父皇已经给了我编练新军的圣旨。”
黄锦看后松了口气:“有圣旨这事儿倒是可以办。可是,练兵是需要时日的啊。眼下倭患已经火烧眉毛了,来得及嘛?”
朱栽圳笑道:“我的黄公公,事情总要一件一件办。咱们先对付赵贞吉,阻止了直兵入浙再说。”
且说两日之后,金陵卫校场。
十名秦淮河上的绝色女子已经换上了鸳鸯战袄。她们手里拿着鸳鸯阵所用的古怪兵器。
戚夫人一袭红色山文甲,身披红色战袍,站在队伍的最前列,英姿飒爽。
校场上围观的卫所军士兵盯着那些女子,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!
“哎呀,那些小娘子,一个个嫩的跟莲藕一样。要是能跟她们睡一夜,我死也值了!”
“别做梦了!秦淮河的花船,过一夜最少也要五十两银子。你这辈子能不能挣五十两都难说。”
“办不了实事咱们今日就过过眼瘾。被挑去跟她们对打的兄弟们说了。把她们打趴下就扒光了她们的衣服。”
“哈?那咱们有眼福了,今天能看看秦淮河女人的身子啥样!”
围观的卫所军士兵们爆发出一阵哄笑。
不多时,朱栽圳和赵贞吉、一众钦差随员、金陵的几十名官员上得阅兵台。
赵贞吉看着远处的那十一个女人,轻蔑的一笑:“就她们也敢跟三百精兵对打?王爷,我觉得咱们的赌注还不够大。”
朱栽圳笑道:“怎么,赵抚台要加注?”
赵贞吉道:“臣正有此意!之前的赌注不变。加一条,若臣输了,臣不但会给那些女人作揖,还会给她们跪地上磕三个响头!
若王爷输了,您要向金陵卫的几千将士们作揖赔礼!因为您之前轻视了他们!”
朱栽圳一口答应了下来:“好!一言为定!金陵六部的人请做个见证!”
赵贞吉下令:“演兵开始!”
校场之上,戚夫人高喊一声:“列阵!”
朱栽圳却怒斥魏谦吉:“魏侍郎,要不是看在你是严阁老的义子的份儿上,我早就大耳刮子抽你了!
你就这么跟大明的军略奇才、军阵大师说话?”
魏谦吉挨了骂,不敢再作声。他搞不懂朱栽圳为何对一个六品主事如此上心。
唐顺之作势要给朱栽圳下跪,却被朱栽圳一把搀住:“唐先生,快快免礼。小王此番来是有求于你。”
杨博和魏谦吉震惊了!景川王竟称呼一个主事为“先生”?还自称“小王”?
要知道,先生是一个极为高贵的称呼。在大明,只有德高望重、才华横溢者才能被称呼为“先生”。
唐顺之的确不怎么会说话。一般会来事儿的官员,此时应该说:“王爷抬举下官了。求字不敢当。尽管吩咐就是。”
可唐顺之竟然说:“王爷有什么事儿求我,说吧。”
朱栽圳道:“你应该知道,小王要去东南平倭。希望你能做小王的随员!”
换做其他职方司主事,指定屁颠屁颠的一口答应下来。
可是唐顺之却丝毫没有犹豫,直接说:“不成!”
朱栽圳问:“为何?”
唐顺之敷衍道:“我才疏学浅,担当不了如此重任。”
怀才不遇的人,脾气一般都很古怪。唐顺之拒绝朱栽圳,自然有他的因由。朱栽圳清楚是什么因由。
朱栽圳道:“唐先生满腹兵略、军阵。难道甘心一辈子蹲在这暗无天日的职方司里,埋没自己的才华?
战场才是您这样的人建功立业的地方。
再有,难道您忍心看到东南百姓遭受倭寇屠戮?”
唐顺之道:“我四年前去过一趟东南,以职方司主事的名义为东南明军制定抗倭军略。
可是,没人听我的!
我已经心灰意冷了。我不想再去东南。且我建议王爷也不要去东南。”
魏谦吉刚要开口骂唐顺之不识抬举。朱栽圳立马瞪了他一眼:“魏谦吉,你先回大堂去。”
魏谦吉无奈,只得离开。
朱栽圳指了指地上的浙直两省沙盘:“唐先生,你嘴上说不想再去东南,可你的心一直在东南!
我告诉你,这回去东南,所有人都会听你的!因为你是我——大明景川王的心腹!”
唐顺之还是不为所动:“王爷恕我直言。就算浙直的十二万兵卫所军都听我的,仗也打不赢!
卫所军,已经烂到了骨子里!别说打倭寇了,他们不侵扰百姓就算好的了!”
朱栽圳语出惊人:“如果我在浙直编练一支新军,让他们习练你的鸳鸯阵、三才阵呢?”
唐顺之惊讶:“王爷竟然知道鸳鸯阵和三才阵?”
杨博同样惊讶:“王爷要编练新军?皇上知道么?即便皇上同意,朝廷和地方上也拿不出银子来啊!”
朱栽圳道:“杨老部堂,编练新军的事,我自会向皇上请旨。至于银子,我会想办法。”
他转头又道:“唐先生,据我所知,鸳鸯阵、三才阵是你耗尽毕生所学,创造的两种专克倭寇的阵法。
难道,你不想将这两种阵法在东南付诸实战?
读书人学以致用,庇佑东南千万百姓。岂不快哉?
你虽学富五车,一身本事。活了大半生却碌碌无为。是时候建功立业了,我的唐先生!”
士为知己者死!唐顺之仿佛遇到了知音!且,这个知音是当朝郡王!
唐顺之不再推脱,他拱手道:“既然如此,我就随王爷去东南走一遭!我已经五十四岁了,为了百姓,就算一把老骨头扔在东南也值了!”
鸳鸯阵不断向前移动,如一个扎手的刺猬,在三百名汉子中间穿梭。汉子们则束手无策!
就在此时,戚夫人挥动腰刀,一刀砍向了一个总旗的肩膀。
其实戚夫人已经收了力道,没想取那总旗的性命。
可能是总旗见到十名秦淮河的美女,血脉喷张。他被砍后,鲜血竟溅起三尺高。
旁边的一个汉子发出一声惊呼:“啊!杀,杀,杀人啦!”
“我的天!见大血啦!弟兄们,不打啦!快跑啊!”
“她们玩真的!咱们一个月才几个饷银,丢了命不值,跑啊!”
穿战袄、挂腰刀、欺百姓、胆子小,打仗见血一溜烟跑。这顺口溜是卫所军的真实写照。
阅兵台上,让赵贞吉和一众金陵官员震惊的一幕发生了!
几百糙汉子,竟然丢了刀枪,脚底抹油,抱头鼠窜,朝着后面一溜烟狂奔!
戚夫人下了一道军令:“散开鸳鸯阵,变为三才阵!分散追击!姐妹们,杀!”
女子们领命,变换为三才阵,在后面紧追不舍。不过她们大部分都是三寸金莲,跑不快,追不上四散而逃的卫所军。
如果真是在打仗,十名女子换成十个大脚汉子,对面的那三百人恐怕一个都活不成!
阅兵台上的朱栽圳暗道:嘿,唐顺之真他娘是个人才!鸳鸯阵威力之大,今天算是亲眼目睹了。这样的人我得好好提拔他。
赵贞吉望着这尴尬的场面目瞪口呆:“这,这......怎么可能?”
朱栽圳面色平静的抿了口茶:“赵抚台,就你手下这帮人,要是到了抗倭的战场上,恐怕屁都顶不上。”
胡宗宪站起身,提醒赵贞吉:“赵抚台,胜负已分。你该兑现跟王爷的赌约了。”
赵贞吉面色煞白:“赌,赌约?”
朱栽圳笑道:“是啊,你输了,直兵不得入浙。你还要给那十位姑娘作揖、跪地上磕三个响头。”
赵贞吉沉默不言。
朱栽圳道:“赵抚台一向自称谦谦君子。岂不闻《史记·季布传》有言,君子一诺重千金?”
金陵六部的闲散官乐得看到赵贞吉这个实权派丢脸丢到姥姥家。他们开始起哄架秧子:“赵抚台应该兑现赌约。否则就是假君子,真小人!”
“堂堂一省抚台,说话不算话,有失官体啊!”
赵贞吉失魂落魄的站起身:“好,我兑现诺言。”
朱栽圳朝着戚夫人一招手,戚夫人率十名花船女子来到了阅兵台前。
赵贞吉六神无主、如丧考妣的走下了阅兵台。朱栽圳跟了下去。
一名性子火辣的花船女子娇嗔一声:“哎呦欸,听说赵抚台要给奴家磕一个?”
女子们爆发出一阵娇滴滴的笑声,花枝乱颤。
朱栽圳心中突然生出个奇怪的想法:横竖十个六八八都花了。不急着让她们都回秦淮河吧,要不......今夜留一个?
一众官员下了阅兵台,围观赵贞吉给十个花船女子行揖礼、磕响头。
“赵抚台,快兑现诺言吧!”
“这些都是以一敌三十的女中豪杰,赵抚台给他们磕头不丢人,哈哈。”
金陵六部闲散官们的嘴个个都像棉裤腰,什么嘲讽的话都说得出口。
赵贞吉先朝着十个花船女子行了个揖手礼。
他的脑袋上冒出豆大的汗珠。接下来要磕头了。这三个响头磕下去。恐怕他的前程就完了!
大明最重礼仪。男儿膝下有黄金,只跪天地君亲师和上官。
赵贞吉面前的这十个姑娘,说好听点叫烟花女子,说不好听的就是船妓。
朱栽圳第一次进内阁值房,第一次跟三哥裕王正面交锋。
第一回合,朱栽圳完胜!
一众官员对朱栽圳解决浙盐北运的方法赞不绝口。
“景川王妙策啊!既没有违背祖制,又让河南百姓吃上了盐!”
“这等巧妙的法子,咱们怎么就没想出来呢!”
“景川王前有贡赠之论,后有咸萝卜干救民之法。简直就是理政的奇才。”
别说严党的官员对朱栽圳佩服的五体投地。就连裕王党的头子徐阶都不得不承认:“此法甚好。严阁老,咱们立即拟票,交给黄公公由司礼监批红。赶紧发给浙江的胡宗宪吧。”
裕王的脸色极差,青一阵紫一阵。他心道:“朱栽圳,刚进内阁值房第一天你就喧宾夺主。
要是让你多待上几天,你岂不要当内阁值房的主人?
我才是大明的储君,内阁值房的主人!”
权力能让兄弟反目成仇。如果说朱栽圳刚入京时,裕王对他还存着几分兄弟之情。现在,裕王对他就只剩下嫉妒和恨了!
朱栽圳一脸平静的听着官员们的夸赞。他发现了一个问题:
思维固化太可怕了!固定的思维方式,譬如“维护祖制”之类,像是一根绳子,牢牢捆缚住了这些朝廷官员的手脚。
都说穿越需要金手指。后世的那些穿越小说,千篇一律的开局造蒸馏酒、肥皂之类,然后点开科技树又是养兵又是造枪造炮甚至于造出飞机、电视机......这种金手指与抗曰神剧何异?
以现代人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,办古代的事。再加上脑子里的一整部明代历史做加持,那才是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!
我的这根金手指,比天大!
在这个内阁值房里,光是我的思维方式,就等于降维打击、炸鱼塘!
朱栽圳看向了值房角落里坐着的张居正。他心里的小算盘又开始噼里啪啦作响。
张居正是一个稍微有点变通思维的人。所以,他能够在日后成为千古一相。
可惜,小张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子监二把手——司业,正六品官儿。只配坐在角落里。
若不是裕王欣赏他,恐怕他连进内阁值房的资格都没有!
不成,我得提拔提拔他。
朱栽圳忽然开口,问裕王:“对了三哥,我初入内阁值房,不知道对官员任免有没有发言权。”
裕王心中暗骂:好啊,刚参与政事一天,你小子的手就伸到官员任免上了!
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!你小子无非是要提拔严嵩的党羽!
想到此,裕王以沉默应对朱栽圳。
严嵩这个朱栽圳的捧哏连忙说话:“皇上让景川王您参与理政,对于官员任免,您自然是有发言权的。”
朱栽圳道:“我听说,自从高拱升任了礼部尚书,国子监祭酒的位子就空了出来?”
裕王没好气的说:“四弟,人事即国政,官员任免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固。国子监祭酒虽然只有从四品,却掌着天下文气!
你可不要胡乱推荐人。若荐一个才疏德薄的当祭酒,普天下的读书人都会视你为敌!”
朱栽圳笑道:“三哥放心,我举荐的这个人,十六岁就中了举人。
论才,他二十年前就是湖广有名的神童。如今是公认的当世大儒。
论德,他是道德君子。”
角落里坐着的张居正心头一动:十六中举,湖广神童?景川王说的莫不是我?
裕王没好气的说:“四弟,你别卖关子,直接说是谁!”
朱栽圳笑道:“我说的是张居正!他的才德配得上国子监祭酒这一职位。且祭酒出缺,司业补上顺理成章。”
裕王党的人傻眼了!严党的人同样傻眼了!
这位景川王殿下怎么不按常理出牌?
朝中谁人不知,张居正是裕王爷的心腹,你景川王的政敌!
你却主动提出升政敌的官儿?
裕王皱了皱眉头,他怀疑张居正暗中投靠了朱栽圳!
朱栽圳看穿了裕王的心思。他心中暗笑:拉屎摘瓜待蚂蚱一举三得的事儿,我今日要做两件!
举荐张居正,一来是为国举贤。
二来,是让三哥你对张居正起疑心,自断臂膀,将他排斥出你的核心小圈子。
三来,是为了拉拢张居正。挖你裕王党的墙角!
严嵩虽然不理解朱栽圳的做法。可如今他已经被朱栽圳深深折服。
恐怕朱栽圳说:“我的屎是香的”,严嵩都会附和“我吃过!我吃过!嗯,真香!”
严嵩附和:“景川王的这个提议好!张居正的确是国子监祭酒的最佳人选。”
张居正现在还是裕王党的人。裕王、徐阶、高拱总不能提出反对意见。
张居正是个人精,他拱手道:“两位王爷,诸位阁老、部堂。下官才疏学浅,担任司业一职已深感力不从心。至于祭酒一职,实难胜任。”
张居正这是在向裕王表态:我没背叛您!
朱栽圳笑道:“叔大兄(张居正字叔大)过谦了。三哥,叔大绝对有能力执掌国子监,你说是吧。”
裕王在心中将朱栽圳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。转念一想,不对,他的祖宗十八代就是我的祖宗十八代啊。
本来我已经想好了,提拔张居正做祭酒。把天下文气抓到我裕王党一方来。
朱栽圳,你小子倒卖起了假人情?
裕王无奈,只得说:“嗯,叔大执掌国子监的确是众望所归。吏部抓紧开保举折子,呈送司礼监披红吧。”
傍晚时分,内阁值房理政结束。
第一次参与理政的朱栽圳可谓是出尽了风头。
官员们边往值房外走,边议论纷纷:
“景川王会办事,会用人。真是贤王啊!”
“怪哉,以前他怎么......”
“咳,你没听宫里传出的消息嘛,景川王在大病之中大彻大悟了!”
“听说没,皇上已经下旨,允许景川王常住永寿宫,从龙伴驾了!皇上对他真是恩宠之至啊!”
“呵,照这样下去,我看裕王爷的储君之位恐怕要不稳。”
这句话好巧不巧,被裕王听进了耳朵里。他尴尬的咳嗽了一声。而后用一种嫉恨的眼光望向朱栽圳的背影。
赵贞吉问:“什么赌?”
朱栽圳道:“我派人去秦淮河上挑十个姑娘,交给唐主事和戚将军训练一天。后日,让她们跟你的三百名士兵打一场,看谁打得过谁。”
赵贞吉蹙眉:“三百精兵对阵十个女表子?王爷没开玩笑?”
朱栽圳道:“我向来不爱开玩笑。若你手下的‘精兵’赢了。我不会再反对直兵入浙,不仅如此,我筹集的三四百万军饷也全交由你掌管。
若我找的姑娘们赢了,南直隶一兵一卒都不准进入浙江。你赵巡抚还要给姑娘们作揖行礼!”
赵贞吉喜上眉梢:“好!就这么说定了!后日下官跟王爷再来校场,分个胜负!”
赵贞吉又朝着六部的几十名官员拱手:“请诸位做我和王爷赌约的见证人!”
朱栽圳之所以说找十个花船姑娘,因为鸳鸯阵是十一人为一队。他打算让戚夫人做队长,加起来正好十一人。
赌约已经订立。朱栽圳派唐顺之、戚夫人去了一趟秦淮河,出高价请来了十位姑娘。唐顺之、戚继光夫妇领着姑娘们操练起来,自不必说。
朱栽圳则跟胡宗宪在书房中商议起抗倭的大计。
就在此时,黄锦急匆匆的找到了朱栽圳!
朱栽圳对“弥勒佛”黄锦一向恭敬,他道:“黄公公,你怎么来了?”
黄锦一脸焦急的神色:“我的王爷啊,你怎么能跟赵贞吉打那样的赌!明摆着十输无赢!
秦淮河上的姑娘,也就会个床第间的十八路弹腿。你让她们跟那些五大三粗的卫所军汉子对打?还是十打三百?这不是开玩笑嘛?
您还没看清?赵贞吉憋着害您呢!您打赌输了,他的兵进了浙江,不但不会帮忙,反而会在背地里给您使绊子。”
黄锦是个忠厚老实的人。他是真心为朱栽圳感到着急。
朱栽圳笑道:“黄公公多虑了。卫所军的那群废物,绝对打不过秦淮河上的姑娘。”
黄锦觉得朱栽圳在说胡话。他道:“王爷啊,难不成你找的那些姑娘都会勾魂夺魄术?”
朱栽圳笑道:“唐主事会教他们一种战无不胜的阵法。三百个废物士兵,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。”
黄锦道:“三百个废物?不尽然吧?他们好歹也是虎背熊腰的汉子。”
朱栽圳摇头:“一群胆小鬼而已!黄公公可知为何浙直两省的十几万卫所军,被几十个倭寇打得节节败退?”
黄锦道:“倒要王爷赐教。”
朱栽圳侃侃而谈,给黄锦讲述了卫所军羸弱的原因。
洪武初年,天下刚刚安定。太祖爷发愁,军队闲着没事儿老爱惹是生非。且供养他们,需要庞大的军饷。于是他问计于李善长。
李善长建议仿照唐朝的府兵制,施行卫所军制。在全国各地设立两百卫所,划给土地。卫所军将士,战时为兵,闲时在驻地屯田种地。
这样一来,朝廷省去了巨额军饷,将士们忙着种地,也没有精力惹事生非。
太祖爷听从了李善长的建议。卫所军制形成。这项制度施行之初好处多多。太祖爷曾自豪的讲“朕养百万军队,不费一文军饷”。
可是,两百多年过去,卫所军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。
军队长年没有仗打。卫所军将士种地的种地,经商的经商。早就成了不会打仗的平头老百姓。遇到战事,将他们集合起来拉出去打仗。他们有田地,有产业,谁愿意拼死亡命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