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农门败家子:我靠科举发家了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山的那边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姜丰带着妻儿回到家,只见母亲正在厨房里炼猪油,碗柜里还有几样剩菜,就问:“是阿姐回来了?”苏氏一边看火,一边絮絮叨叨:“可不是!你姐和姐夫都来了,还带了三个小外甥。三娃会喊外婆了,像只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的走路,小模样别提多讨喜了……”听这语气,姐姐过得还不错。果然,又听母亲说:“你姐拿了一条大鲤鱼、一块肉还有一坛子油回来。呵……说起来,亲家虽开着油坊,这还是你姐第一次拿油回来呢!中午做了鱼,我留下了半块肥肉,剩下的肉让他们带回去了。”此时的人走礼,主人家一般不会全收,要留下一些,再添些东西作为回礼让客人带走。苏氏接过熊楚楚的篮子看了看,眉开眼笑:“亲家母还是这样敞亮,回的是最好的五花肉,我们今晚做芋头扣肉!”芋头扣肉这道菜费油又费柴...
《农门败家子:我靠科举发家了番外》精彩片段
姜丰带着妻儿回到家,只见母亲正在厨房里炼猪油,碗柜里还有几样剩菜,就问:“是阿姐回来了?”
苏氏一边看火,一边絮絮叨叨:“可不是!你姐和姐夫都来了,还带了三个小外甥。三娃会喊外婆了,像只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的走路,小模样别提多讨喜了……”
听这语气,姐姐过得还不错。
果然,又听母亲说:“你姐拿了一条大鲤鱼、一块肉还有一坛子油回来。呵……说起来,亲家虽开着油坊,这还是你姐第一次拿油回来呢!中午做了鱼,我留下了半块肥肉,剩下的肉让他们带回去了。”
此时的人走礼,主人家一般不会全收,要留下一些,再添些东西作为回礼让客人带走。
苏氏接过熊楚楚的篮子看了看,眉开眼笑:“亲家母还是这样敞亮,回的是最好的五花肉,我们今晚做芋头扣肉!”
芋头扣肉这道菜费油又费柴,不是逢年过节,平时是不做的。
一旁的小媛媛突然说:“娘,我要吃炒饭,要吃会跳的炒饭!”
什么是会跳的炒饭?姜丰不明所以地望着娘子。
只见熊楚楚既心酸又无奈地说:“有一回,她去隔壁七婶家玩,回来就说七婶家的炒饭会跳,可香了。我告诉她要放多油,饭粒才会跳……”
姜丰一把抱起小媛媛,大声说:“爹给你做会跳的炒饭!”
姜丰说到做到,晚饭就撸起袖子亲自下厨,挖出一大块猪油、打了一个鸡蛋,给女儿做会跳的炒饭!
小媛媛在板凳上站着看,见饭粒果然跳了起来,拍着手“咯咯”笑。
晚餐是中秋节的正餐,有鱼有肉,难得的丰盛,小媛媛眼睛里却只有爹爹做的“会跳的炒饭”,一边吃一边说:“爹爹最好!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!”
见女儿吃饱到院子里玩了,姜丰才对娘子说:“我们家以后也不要那么节省了,该吃的吃,该穿的穿,不能让孩子总是羡慕别人,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,将来长大了会自卑、小家子气的。”
熊楚楚心里又酸涩又感动,低声应了。
苏氏不高兴地说:“小孩子家,你事事顺着她,没得惯坏了她!”
姜丰耐心解释:“媛媛是个懂事的孩子,什么时候吵过吃穿?是我心疼她。”
“你既喜欢孩子,就早点给我生个大胖孙子!”苏氏顺势瞪了姜丰一眼。
“是是是!儿子快马加鞭、夜夜笙歌……”姜丰话没说完,熊楚楚夹了一大块肥肉塞到他嘴里,噎得他直翻白眼。
该!叫你说荤话!熊楚楚嗔了他一眼。
看着儿子边咳边喝水的狼狈样子,苏氏又气又好笑,也不再说什么了。
第二天,姜丰买了包好茶特意去送给徐掌柜,感谢他的引荐之恩。
鼻尖传来铁观音特有的兰香,徐掌柜内心畅快,茶叶不茶叶的,他还不在意,难得的是年轻人懂得知恩图报。
脸上带着笑容,一边接过茶叶一边说道:“大郎还是这般客气,总是你自己本事,我不过是一封信的事。”
听到徐掌柜唤他“大郎”,姜丰也顺着改了称呼,笑道:“多亏徐叔了!要不是看您的面子,我连王管事的面都见不到呢!”
两人叔侄相称,关系越发融洽了。
徐掌柜是个人老成精的,知道现在姜丰忙,特意提醒:“明年县试,大郎也要着手准备了,不如去给洪先生请个安,向他老人家请教请教。”
姜丰双眼一亮,连连感谢:“徐叔说得是!多谢徐叔提醒。”
又在致远书斋买了些纸笔,才告辞离开。
其实不用徐掌柜提醒,他早已准备好了腊肉、果脯,提着去了洪先生家。
洪先生是一个秀才,在镇上办了一个社学,他的娘子赵氏和姜丰的母亲苏氏同为“秀才娘子”,比较有共同语言,交情不错,前些日子还帮苏氏介绍了做锡纸元宝的活计。
姜丰在父亲去世后,也到洪先生的社学里上过几年学,因为母亲和赵氏的交情,洪先生对他还算照顾。
只是这两年来家境渐窘,加上原主以为自己跟个老秀才学无可学了,就没有再去上学。
但现在的姜丰不会这么想。
洪先生的“竹山社学”成立有十来年了,虽然连一个通过府试的都没有,但是一起读书的,倒是有几个通过县试的,换句话说,这位洪先生在县试押题上是有点道行的。
这也是洪先生能一直坐馆的原因,不然那“膏火之费”,也不是那么好赚的。
秀才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,必须通过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三级考试,才能被称为“秀才”,有资格进入县学或府学学习。
没有通过这三级考试的读书人,无论多大年纪,都只能被称为“童生”,有些运气不好的人,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,成为“白首老童生”。
取得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,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一次,在各省省城及京城举行的乡试。因乡试在秋季举行,又被称为秋闱,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。
举人就有资格选官,成为“士”的阶层了,能通过乡试,成为举人老爷,已经是许多人的毕生梦想了。
曾经有一位叫“范进”的老兄,中举之后高兴得疯了。
再往后的会试,在春季举行,故被称为春闱。会试,在京城举行,由礼部主持,皇帝亲自任命主考官。
会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贡士,第一名叫会元。
接下来就是读书人的终极一战——殿试。殿试是排名考试,取中后统称为进士。
殿试分三甲录取,第一甲赐进士及第,第二甲赐进士出身,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。这些人都可称为“天子门生”。
第一甲录取三名,第一名俗称状元,第二名俗称榜眼,第三名俗称探花,合称为三鼎甲。
这些对姜丰来说都还太遥远。
万丈高楼平地起,不中秀才什么都是假的。
中秋刚过,社学里还放着假。姜丰到的时候,洪先生夫妻俩都在家。
师娘赵氏看到姜丰,和蔼地笑着说:“是大郎来了?正好,我有事要烦你娘子呢,你回去转告一声。你师妹明年三月出阁,劳你娘子帮忙做些针线。”
“恭喜先生、师娘,我回去就让我娘子过来。”姜丰连忙说。
“好歹记着,别忘了。”赵氏笑着叮嘱,才离开了。
洪先生又问他备考的情况,听到姜丰说背《小录》,点点头说:“小录为前辈科考之精华,你好好背熟,也好知道考官的品味,学些破题成题的技巧。我这里有近十年的县试考题,还有我自己押的几套题,你一并抄回去做了,再拿来与我看。”
“多谢先生!”姜丰笑着应了。
这位先生果然是为人师表,一来就布置作业。
不过正所谓“十年科举,八年模拟”、“做不死你,就往死里做”,题海战术正是他现在适用的。
从洪先生家回来后,姜丰就开始了埋头苦读的日子,抽时间写小说都当做是消遣了,忙得就差“头悬梁、锥刺股”了!
可怜前世好不容易熬过了高三,穿越了还得再来一遍,甚至几遍!
呜呜呜……前面还有不知道多少场考试等着他呢!
王三公子一身道袍,看书稿的神情很严肃,仿佛看的不是小说,而是什么道家经典。
过了好一会儿,才抬起头,笑道:“这个故事,你是从何处听来?修仙界?倒是第一次听说。”
这么一笑,故作老成的脸上倒显出几分稚气来。
姜丰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些,也笑了笑,答道:“都是我自己瞎编的。”
“哦?”王三公子诧异地打量了一会儿姜丰,轻笑着:“这么说来,你倒是很会编故事。好,好得很。”
语气中似乎有什么深意。
但无论如何,能够得到王公子的认可总是好事,姜丰想着。
果然,又听到王公子接着说:“这稿子写得很好,通叔,我们要了吧?”
“可以。”王通点点头,他本来就在取舍之间犹豫,既然三公子说要,那就要吧。
姜丰听得心中一喜。本来已经落入谷底的心乘风飞上云间,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正在朝他招手,脸上也不觉地带出些喜意来。
“你这书一共多长?写了多少了?”王公子接着问。
姜丰连忙打点精神,认真地回答:“我想写三十万字左右,分成三卷,已经写好十万字了。”
“嗯,篇幅倒是不短。这么新奇的故事,写长一点也是可以的……”王公子点点头,对王通说:“书印出来,先让人给我送几本。”
说着,就站起身准备离开。
王通答应着,站起身,和姜丰一起目送三公子离开。
在经过姜丰身边时,王三公子突然说:“你可要快点把后面的写出来,如果断稿了……”
话未说完,但是姜丰却莫名地觉得身上寒了寒,连忙保证尽快完稿。
这大家公子就是不一样,小小年纪的,就有久居人上的威势。在古代写小说也是有风险,万一断更太监了,说不定真的要做太监……
接下来,就是谈稿酬的时候了,王通这回倒好说话,笑吟吟地说:“既然三公子看好你,我也没有二话,就按千字一千文如何?我们书局给新人作者,一般是千字二百文到五百文,这已经不少了。你若同意,我们就可以签契书了。”
“可以。”姜丰爽快地答应了,这正好是他的心理价位,如果去别的小书局,说不定还没这个高。
从松林书局出来,姜丰大大地喘了口气,捧着怀里沉甸甸的银子,一百两!银子!
不由得望了望天,还是有种不真实感。真的过稿了!居然过稿了?在他已经几乎放弃的时候,竟然真的有贵人出现!
姜丰表面镇定,其实内心高兴得恨不得原地蹦三下。穿越成古代穷书生,上有老下有小,一下子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到要担负起一家之主的责任,实际上他心理压力很大。
现在,终于可以松口气了,怀里有一百两银子!后续还有二百两的银子等着他!
当然,如果他不能按时交稿,是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的。但他肯定会按时写完的,看在白花花的银两份上,让他做什么都可以啊!
姜丰心情舒畅,脚下生风地出了巷子,外面是比较宽敞的青石板路,两边依旧是宅子。送他来府城的车夫傅叔正倚在墙角百无聊赖地等着。
看到姜丰出来,傅叔利落地站起来,发现姜丰怀中的书稿不见了,怀里看起来鼓囊囊的,迟疑地问:“大郎的事是成了?”
“成了!劳傅叔久等了。”姜丰笑着说。
傅叔是苏总甲为姜丰寻的车把式,和苏总甲是老相识,因为时常来往府城,消息灵通,又很健谈,一路上和他说了不少事。
姜丰知道的关于王家的一点消息,就是傅叔说的。
傅叔听了也松了口气:“成了就好!成了就好!”又感慨地说,“我听人说出一本话本,少说也能得几十两银子呢!还是读书好,赶车种地,多久才能挣到这么多钱?”
“也是侥幸。”姜丰叹着,把偶遇王三公子的事说了一遍。
“那也是大郎的运气,王三公子可不是谁都能见到的。”傅叔对王家这种高门大户天然有种敬畏感。
姜丰心中一动,想着不知有没有机会再见见那位三公子,人家帮了自己,最好能感谢一下。
很快,马车到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,街道两旁是喧闹的店铺,各行各业、应有尽有。
姜丰看到不远处有个“松林书斋”,看名字就知道和“松林书局”是一家的,就想过去看看。
书斋一楼卖的是笔墨纸砚,二楼是书。
端砚、徽墨、宣纸,如笔林墨池一般地摆满了整间屋子,令人眼花缭乱、目不暇接。姜丰也是读书人,看到这些高端的笔墨纸砚哪有不欣喜的?
如果是之前,他看都不会看这些明知买不起的东西。但现在,他也是有钱人了啊!俗话说“袋里有钱,心里不慌”,姜丰大步朝砚台走去。
他现在用的砚台都缺了一个角,正好买个新的。
“公子真是好眼光,这是端砚大师容先生的作品,只要一百五十两银子。”店小二热情地说。
噗……姜丰内心喷了一口血。
刚刚以为自己一夜暴富,是个土豪了,没想到下一秒就发现,原来自己还是个土鳖。
一百五十两,他的全副身家也买不起!
姜丰内心郁卒,尽可能云淡风轻地说:“我先看看。”
然后看了两眼,快步走开了。算了,我又不喜欢,真的……不喜欢!反正,家里的砚台也还能用,勤俭节约是美德……
其他一看就很贵的东西,姜丰索性看都不看了,直奔二楼,他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,买几本今科新出的“小录”。
小录是科举指导书籍,汇集了近三年秀才试的优秀时文,类似于后世的《高考满分作文选》。
作为一个穿越人士,姜丰觉得,自己要和那些寒窗苦读数十载的书生同场考试,并没有什么优势。但好在,接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,考试他还是很有经验的。
先把优秀时文背得滚瓜烂熟了,正所谓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”,消化消化了,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。
眼下的书籍不便宜,这种时文又尤其昂贵,致远书斋那里都不敢进货,单是这几本薄薄的小册子,就要十五两银子!
刚刚到手的银子,一下子就不见了一大块。
唉,风吹鸡蛋壳,财去人安乐……
府学、县学岁考前十名的秀才,才能称廪生,给考生做保人。
请保的市场价是一两银子。要是贫穷的书生,请保费就得举债了。当然,读得起书的人多数还是有点家底的,毕竟笔墨纸砚都是要钱的啊!
“丰水县廪生朱大通保,姜丰、赵忠……五人!”衙役高声唱着。
朱大通应道:“吾保姜丰、赵忠……”
姜丰和联保的其余四人上前,再次验明正身。
要是在这个环节,廪生对考生的身份发出疑问,发现不是本人,就会被叉出去……
唱保结束,终于可以进去考棚了,考棚是一排排的,每一间都是同一个朝向,坐在里面看不见前后左右的人。
这是防止考生打手势作弊?
总之科举考试,是方方面面严防死守,杜绝一切作弊的可能。
姜丰的运气不错,分到居中的一个考棚,也没有漏雨。坐在这小小的考棚里,姜丰屏气凝神,准备好笔墨,开始了他的一场科举考试。
这种体验,还挺新鲜的~~
县试第一场是正试,题目相对后面的考试来说,还算是简单的。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,主要是填空题,把留空的段落补充完整即可。
其实只要把科举必考书目背个滚瓜烂熟,通过县试是不难的。原主考了那么久,连县试都过不了……也是挺废的了。
四周静悄悄的,只有衙役来回巡考的脚步声,和写字的声音,不知不觉小半天过去了,姜丰已经写完需要默写的经帖题。
除了默写经义外,接下来还有一道试帖诗,但他已经饿了,决定吃饱了再写。
县试考一天,午餐是自备食物的,当然,这食物也是通过检查,防止夹带的。假如你带的是包子,那是一定要掰开检查的。
姜丰带的是薄薄的烙饼,考场提供清水,囫囵对付了一顿。
作诗对姜丰来说是个挑战。
洪先生说他的诗限于格律、匠气十足,缺乏灵气,但他前世就是一个理工狗,今生也没有什么文艺细胞,能够按照格律写一首中规中矩的诗就不错了!
好在试帖诗也不在乎文采灵气,更注重的是格律而不是文采,只要不错韵问题就不大,中心思想是歌功颂德。
姜丰研究了一下题目,绞尽脑汁地拼凑了一首拍皇帝老子龙屁的诗,算一算,韵律没错!他居然会作诗了?想想还挺骄傲的~~
完成了所有题目已经到了傍晚,有人开始交卷了,姜丰看看没什么错漏的,也交了。
考生一个个出来了,有的人神色轻松,也有的一出来就晕了。春寒料峭,有些人考试考不过,气病交加,一病呜呼的也有。
熊森还没出来,姜丰就在外头,和熊家人一起等着。
过了好久,熊森才失魂落魄的出来。
姜丰还想着他会不会说什么不中听的话,就见他脚下一个踉跄,往地上摔去。
“小心!”姜丰连忙过去,一把接住他。
“呜呜……我平时明明会的,真的会的,怎么一看到题目就想不起来了呢……”熊森像个孩子一样哭着。
随着他的哭声,周围一些自觉考砸了的,也忍不住流泪了。
姜丰自认不是什么矜贵人,但是在寓馆住了一夜,第二天就想落荒而逃了。
再在这寓馆这里住下去,他这科考试就悬了!
这不是讲究不讲究的事,而是在这寓馆,他根本没法入睡。这寓馆是一间间的小房间,都是用木板隔开,根本没有隔音的效果。
一整个晚上,他都被前后左右雷鸣般的呼噜声包围,他倒是也想加入其中,可失了先机,别人先睡着,他就睡不着了。
第二天早上,姜丰推开门,脸色灰白、眼圈青黑、脚步虚弱。
其他人也陆续出门打水梳洗,看到他这幅样子,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。
这幅样子,该不会是夜间自己动手做了什么吧?
隔壁住的考生,昨天已经见面打过招呼了,名叫胡大山,是临县的人。
这位胡兄是个自来熟的,还和姜丰聊了好一会儿,说好了出门在外互相照应。
此时,胡大山上下打量着他,“啧啧”两声,好心地劝道:“姜兄,你还好吧?年轻人也要保养身体,那个……要节制一些。”
我敲你奶奶的!昨晚就属你呼噜声最大!
胡大山长得跟表哥苏坤是一样的,都是魁梧壮汉,扮演梁山好汉不用上妆的。
此人长得雄壮,呼噜声也格外雄壮。听了他一晚呼噜声的姜丰一脸悲愤,双眼要冒出火来。
“好!好!我不说就是!”胡大山被吓得退了两步,小声嘀咕:“真是好人难做……”
姜丰脚下一个踉跄,流下了面条般粗的两行泪,这地方住不得了!住不得了!
简单梳洗完,姜丰就去收拾行李,要搬出去住。
“你要搬可以,预交的房钱是不退的啊。”店家面无表情地说。
姜丰只能自认晦气,能在府城办寓馆都是有后台的,为十几文钱找麻烦不值得。
胡大山在一旁遗憾地说:“姜兄真的要搬?唉!昨日才与姜兄结识,胡某就知道姜兄和俗人不一样,还想和姜兄抵足而眠、好好亲近呢。”
其他人看到他的外貌都觉得他是粗人,不想和他相交。只有姜丰没有一点异色,还说他长得像自家表兄,格外亲切。
胡大山觉得,姜丰此人虽然文采不及他,眼光却是极好的,这个朋友可交。
姜丰僵硬着笑了笑,呵呵……还抵足而眠了,我是不要活了。
他还没回话,就听到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说道:“人家是有钱的少爷,看不上你呢!”
这寓馆大家都住得,偏姜丰住一晚就要搬走,好像比谁精贵似的!若姜丰看起来是有钱人就罢了,明明也和他们一样,是穿粗布衣的穷小子,凭什么?真是穷讲究!令人看不惯。
姜丰也不是逆来顺受的,本来就一个晚上没睡好,此时更是来气,没好气地说:“我爱去哪里住,干卿何事?”
“是不关我事,有本事你住到王府去也不关我事!”那人嘲讽着。
衡川府是有一位藩王的,就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,衡王。在普通人看来,那就是远在天边,姜丰这样的穷小子,一辈子都碰不着的大人物。
围观的众人一阵哄笑,就连店家的小厮都嗤笑了两声。
胡大山看不过去,待要出头为“姜兄”说两句,就听见寓馆外一阵喧哗,走进几个穿着鲜亮盔甲的侍卫。
这些侍卫高大俊朗,衣服上还有彩绣,腰上还挎着大刀,一看就不是官府的衙役。
“哪位是姜丰姜公子?世子殿下有请。”领头的侍卫打量了寓馆里的人群,声音朗朗地说。
“嗡……”众人一阵愕然,如遭雷击,视线一致的看着姜丰。
世子?衡川府有几个世子?自然就是衡川王世子啊!
刚刚嘲讽姜丰的书生脸色一阵青一阵白,双腿一软,摔倒在地上。
经过这一晚,姜丰和熊楚楚的夫妻关系进入了蜜月期,熊楚楚和苏氏的婆媳关系也进入了“蜜月期”。
午饭时,苏氏甚至主动往熊楚楚碗里夹了一个煎蛋,期盼的目光不停地往儿媳妇小腹扫去,仿佛儿媳妇一夜之间就能为她生一个大胖孙子。
熊楚楚被看得面红耳赤,嗔怪地瞪了姜丰一眼。
瞪我干什么?明明我才是受害者……
家里一片和谐,姜丰的“小说大业”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。
自古以来,人类对于修仙的向往就从未停止过,秦皇汉武为此付出巨大代价,但后人并没有吸取教训,就连前朝都有皇帝沉迷于修道,几十年不理朝政。
这时候也有像《封神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那种神话小说,但并没有像后世那种自成体系、有完整世界观、价值观的修仙小说。
炼气、筑基、金丹、元婴、化神……渡劫飞升,一条完整的升级之路,让人看到修炼成仙的希望。
炼器、炼丹、制符、御兽、傀儡术……法修、剑修、儒修、佛修、鬼修、魔修,万法归宗!
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!
姜丰一直觉得,第一个创立修真等级体系的人一定是天才。
这些后世修仙小说通用的设定,在此时是从未有过的。
他发现,这是一个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高峰期。历史上的同期,涌现了四大名著那样的鸿篇巨著,也有《金瓶梅》这样的旷世奇书,还有《儒林外史》、“三言二拍”这些市井小说……
他自认,没有写这些古典名著的笔力,只有写别人没写过的,或许还能令人眼前一亮。而且,修仙小说世界观架构自成体系,和现实相差甚远,不太容易踩到政治底线,成为禁书。
小说就叫《凡人修仙传》,男主角陈凡是一个秀才家的儿子,父亲早亡母亲改嫁,他一个人在叔伯家寄人篱下,这家住几天,那家住几天,受尽白眼。
父亲在世时,他也曾入学堂读书。可是如今,大伯却让他给富户家放牛。一次放牛时,牛打脱了绳,往山上跑了。
他一路追着牛进山,迷路了,穿过一片白雾,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。
这里是修仙界,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世界。
有各大宗门,有各修仙城池。有道门、有魔门,有各种修炼功法。
炼气期可活百年、筑基期可活三百年、金丹有千年寿命!
多少年来,无数帝王将相孜孜不倦追寻的长生在这里成为了可能。
御剑飞行的剑仙,仙气邈邈的仙子,波澜壮阔的修仙世界在他面前拉开帷幕。
陈凡,一个凡人,从门派杂役做起,闯过一个个秘境,获得一次次机缘,结交了三五好友,获得了美貌仙子的青睐。从炼气开始,一步步修炼到元婴,从杂役弟子,成为门派长老。
成为这个小千世界的巅峰人物。
姜丰设定,这个小千世界只能修炼到元婴,故事到此戛然而止,以后反响好,他再接着写第二部、第三部。
是的,他并不打算写太长,大约写三十万字左右。后世网络上的修仙小说,动辄几百万字。但此时的小说,用的是半白话文,情节紧凑,三十万字,已经能写很多内容了。
再说几百万字,如果用毛笔写,那得写到什么时候?
姜丰想要挣一笔钱,却并不打算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写小说上。如今他的重中之重,还是明年的县试。
考中秀才,就能见官不跪,免除徭役。考中举人,就有资格选官,上升到“士”的阶层,被人尊称一声“老爷”。考中进士,甚至有机会进入中枢,有朝一日登阁拜相!
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,端午节家里包了粽子,五月初八姜丰生日,煮了碗鸡蛋葱花面……到了中秋节前,《凡人修仙传》终于写完十万字了。
主角陈凡在门派小比中大放异彩,被丹峰长老看中,从一个小小的杂役弟子一跃成为内门弟子,曾经看不起他、欺负过他的外门弟子都被他抛在了身后。
正是打脸装X爽歪歪的情节!
姜丰将书稿交给了徐掌柜,请徐掌柜帮忙过目。
徐掌柜之前看了开头和背景介绍,就很期待了,此时认真地看了起来……
姜丰看着徐掌柜的神色从开始的诧异到渐渐专注,随着情节的展开,一会儿皱眉,一会儿抚须而笑,心里就有底了。
果然,过了好半晌,徐掌柜才从书稿里抬起头来,抚掌而叹:“妙哉!妙哉!姜公子真是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!这比开头那一段更精彩了!这样的修仙世界、修炼功法,从何处想来?莫非真是‘仙人抚尔顶,授尔以长生’?”
“掌柜过奖。”姜丰有些不好意思,这些并不是他的首创,他也不过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,拾人牙慧罢了,“只是不知道,这小说,可犯了什么忌讳没有?”
“我看没什么大问题。你这是第一卷吧?准备写多长?”徐掌柜目光灼灼地问道。
“这是第一卷,大约十万字,打算写三卷。”
“嗯……这样,你先将这一卷送到松林书局去,我看过稿问题不大,这书一定能好卖!”徐掌柜笑着说,“要有了新的稿子,可得给我先睹为快,真是看得令人畅快淋漓、欲罢不能啊!”
“承您贵言,届时再请您指点。”姜丰谦虚地说,听到徐掌柜的赞赏和认同,他也很高兴。
更高兴的是,只要过稿,他很快就要有钱了!
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读书人,花钱容易,挣钱也容易。
听说那些畅销书的作者,千字通常在两千文以上。即使如此,书局也是有钱挣的,毕竟一本话本就卖二两银子。
他是新人,就算千字只有一千文,十万字也有十万文,也就是一百两银子了!能买七八十亩良田了!
此时贫富差距巨大,豪富人家的闺女过了生日摆个席面,就花掉四五十两银子,而许多贫苦人家,一辈子都没摸过银锭!
怀着一夜暴富的美好愿景,姜丰安排起了去府城的事。此时他还没想到,这部修仙小说,会为他带来什么样的意外……
最新评论